限塑十载 亟待“塑战速决”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全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而早在2008年6月,一纸“限塑令”(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已拉开了通过行政命令要求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抵制白色污染的序幕。“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限塑十载,战果如何?为了解相关情况,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5月份就“限塑令”实施情况随机走访了200名市民。调查显示,限塑亟待“塑战速决”。
一、基本情况
(一)受访市民环保意识提升,支持实施“限塑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在悄然发生变化,环境保护愈受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调查显示,问及“废旧塑料产生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在可多选的情况下,选择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市容市貌和破坏公共设施(如堵塞下水道等)的分别有82.0%、45.0%、41.0%和40.0%。问及对“限塑令”的态度,51.5%的受访者表示很支持,35.0%表示比较支持。近九成受访者支持实施限塑令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二)限塑令“令”内顽疾难治,“令”外新患剧增
限塑令颁布十年,大部分超市商场实施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习惯使用无纺布袋、纸袋等环保购物袋进行购物,但塑料购物袋仍充斥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调查显示:问及“在哪些场所获取免费塑料购物袋比较多”,在可多选的情况下,选择农贸市场、临街小商铺、流动摊点、大型超市商场和其他的分别有65.5%、38.5%、33.5%、16.5%和2.5%。人们日常生活经常光顾的农贸市场和早餐、水果等临街小商铺、流动摊点仍然是限塑令实施难的顽疾,这些销售场所免费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大多数没有任何信息、不符合国家标准,卫生性能和安全性都得不到保证,存在许多使用隐患。
农贸市场和临街小商铺、流动摊点对“限塑令”的置若罔闻,成为塑料购物袋泛滥的重灾区,而随着网络购物和网络餐饮外卖快速发展,未纳入“限塑令”的快递塑料包装袋和外卖塑料餐盒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新隐患。调查显示,当问及“收到的快递包装大多由什么材料构成”时,在可多选的情况下,选择纸箱、塑料袋、泡沫箱和其他的分别占80.0%、53.0%、16.5%和2.0%。当问及“收到的外卖餐盒大多由什么材料构成”时,在可多选的情况下,选择PP塑料餐盒、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纸质餐盒和铝箔餐盒的分别占73.5%、57.5%、13.0%和10.0%。随着网络普及而日益增加的快递塑料包装袋和外卖塑料餐盒与早已在农贸市场和临街小商铺、流动摊点泛滥的塑料购物袋内外夹击,共同挑战着环境的承载你能力。
(三)塑料购物袋使用刚需不减,“限塑令”价格调控效力弱化
“限塑令”明确规定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旨在通过价格调控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限塑十年,使用塑料购物袋需付费已成为共识,然而,收银台前的几毛钱并未能挡住人们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步伐。调查显示:39.5%的受访者表示不特别关注购物场所塑料购物袋价格高低,如果购物要用到塑料袋就买。问及“到超市商场购物对购物袋的选择”,39.0%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环保袋等非塑料购物袋,61.0%使用塑料购物袋。其中,48.4%结账时购买超市的有偿塑料袋,32.0%自带塑料袋,19.6%使用超市免费的手撕塑料袋。集贸市场中的商品一般没有预包装,对塑料袋的需求更多。问及“到农贸市场购物对购物袋的选择”,25.5%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环保袋等非塑料购物袋,74.5%使用塑料购物袋。其中,75.8%使用市场提供的免费塑料袋,14.8%自带塑料袋,9.4%购买市场的有偿塑料袋。塑料购物袋因其轻巧、携带方便成为人们购物的常用品。人们对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从无偿到付费,逐渐成为习惯,价格调控政策效力也逐渐弱化。
(四)废旧塑料处理方式单一,回收设施有待完善
调查显示:问及购物获取的塑料购物袋的处理方式,在可多选的情况下,选择做垃圾袋、留作他用、直接丢弃和放入废旧塑料回收箱的分别有83.5%、25.0%、17.5%和15.0%。利用塑料购物袋作为垃圾袋是很多人处理塑料购物袋的方式,塑料购物袋随垃圾离开了人们的居所,但仍然停留在自然环境中。废旧塑料随垃圾丢弃并非废旧塑料最好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塑料降解时间不同,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废旧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被占用的土地不可持续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废旧塑料经过回收、集中、分类、科学合理处置后可获得再生价值,实现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地球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然而,调查显示:问及受访者“住宅附近是否有废旧塑料回收箱”,46.0%表示没有,35.5%表示没留意,仅有18.5%表示有。环保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人们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实施效果市民评价一般,呼吁升级完善
“限塑令”要求塑料购物袋生产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并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问及受访者“使用的塑料购物袋是否明确表明生产企业厂名、厂址,所用原材料等生产信息”,17.0%表示都未标明,44.5%表示大部分未标明,32.0%表示没注意,仅有6.5%表示都有标明。在塑料购物袋明确标识生产企业厂名、厂址、所使用原料等生产信息,有利于执法部门对质量问题进行及时溯源处罚。塑料购物袋生产信息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关部门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影响“限塑令”的实施。调查显示,问及“限塑令的实施效果”,11.0%的受访者认为好,14.5%认为较好,51.5%认为一般,11.5%认为不太好,7.0%认为不好,4.5%表示不清楚。问及受访者在“限塑令”发布后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频率有否改变,20.5%表示没有改变,58.5%表示稍微减少,仅有14.5%表示大幅减少,此外,还有5.5%表示稍微增加,1.0%表示大幅增加。“限塑令”颁布后,一些无纺布袋、纸袋等环保购物袋开始涌现,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未能摆脱对塑料购物袋的依赖。
限塑十年,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而快递塑料包装袋和外卖塑料餐盒却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调查显示,52.0%的受访者呼吁将快递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纳入“限塑令”,69.0%的受访者呼吁将外卖的塑料餐盒纳入“限塑令”。
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问及“最有利于减少塑料制品污染的措施”,在可多选的情况下,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推出可降解的替代品供消费者使用和研发可降解塑料的产品(如生物酶等)、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大对非法生产和销售的违法处罚力度以及对政策落实得好的单位加强激励、加强废旧塑料回收站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等。
(一)完善立法,提高效力
十年限塑,效果不尽人意,“限塑令”亟待升级完善。一是升级“限塑令”的法律位阶。目前的“限塑令”仅仅是国办通知,法律位阶不够高,不利于有关部门开展监管。世界上不少国家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的《再生资源法》、德国的《循环经济法》等。可结合中国的国情,适当提高“限塑令”的法律位阶,加强执法权力,加大处罚力度,重点从生产端遏制“白色污染”的产生。二是从“限塑”升级为“禁塑”, 禁止塑料购物袋、塑料餐盒等塑料包装的生产和销售。世界上不少国家甚至是非洲国家早已开始“禁塑”。 2007年,英国伦敦33个区级政府联合通过提议禁止商店向购物者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法案;2017年,肯尼亚颁布全球目前最为严厉的“禁塑令”,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都被视为违法行为,在肯尼亚境内严禁使用、制造和进口所有用于商业和家庭用途的塑料袋,违反者将被处以1年至4年的监禁或1.9万美元至3.8万美元的罚款。在我国,吉林省在2015年已开始禁止生产、销售、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因此,可根据先行先试的经验,循序渐进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禁塑”,设置若干年的缓冲期,设立专项基金大力鼓励企业研发推广塑料购物袋替代品,支持塑料生产厂家转型升级,若干年内从限量生产到禁止生产。
(二)加强宣传,提升意识
访谈过程中,56.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关于限塑令等环保知识的宣传少,31.5%认为多,12.0%表示没注意。50.5%的受访者建议将购物场所有偿提供购物塑料袋的收益捐给慈善机构或环保机构,更好地开展环保教育,推进环保计划。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滥用塑料购物袋的危害等环保知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一是从小事做起,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号召人们从少用一个塑料购物袋等生活小事做起,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二是从小孩抓起,通过生活实践、实地考察等丰富多彩、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环保教育,让孩子真正认识到滥用塑料购物袋的危害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环境保护,通过小手拉大手,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包装等,共同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三是从细节着手,消费者购物时往往比较注重购物体验,需要更多更明显的环保提示加以提醒,促使其积极参与环保,例如可在超市商场的收银台旁和集贸市场的公秤旁张贴,在塑料购物袋上和商品销售广告宣传册的扉页上印刷滥用塑料购物袋的警示和污染案例,通过不断的视觉冲击提醒消费者付费购买塑料购物袋的几毛钱不是无足轻重的小钱,小商铺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不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情,无数的小小塑料购物袋将带来巨大的生态危害,号召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改变购物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三)分类施策,疏堵有方
访谈过程中,问及“未能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原因”,在可多选的情况下,分别有49.5%、42.5%和40.0%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购物的随机性无法预先自带购物袋、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改变、塑料购物袋使用方便。生活习惯、产品种类和追求便捷的心理等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环保行为,环保产品供给的增加、环保设施的完善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一方面是“疏”,疏通塑料及其他各类包装物的流向。建立完善“包装物回收体系”,通过对包装物发放收取押金、回收返还押金的方式实现包装物的社会化归集和回收,从而促进垃圾分类、控制回收物流向、杜绝二次污染。即完善包装物回收设置并建立统一的包装物押金清算中心,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押金给销售商,消费者拆分物品后,将包装物送至自助包装物回收机或人工回收点时,押金清算中心将包装物的押金退还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堵”,阻止塑料包装的泛滥。可根据超市商场购物、集贸市场购物、快递和外卖等使用塑料包装较多的行业分类施策,减少塑料包装的产生。对超市商场,提倡使用纸袋、布袋等环保袋,可针对顾客购物的随机性,侧重提供质优价廉的环保袋,推行购物袋回收返现、共享购物袋等制度;对集贸市场,可针对市场肉菜等物品的特性,提倡使用菜篮子购物,侧重推行共享菜篮子、菜篮子回收返押金等制度;对快递行业,积极推行可循环可降解的绿色包装,例如循环帆布袋、循环保温箱、共享快递箱等;对餐饮外卖行业,可结合网络订餐较多的特点,有关电商平台可为餐饮商家统一对接优质环保餐具供应商,要求配送团队只配送环保餐具包装的外卖。
(四)完善机制,奖罚有度
“塑战速决”是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敦促各国政府、工业界、社区和个人一起行动,探索可持续替代品,并减少一次性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以避免其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物并威胁人类健康。既要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发挥全社会合力共同遏制“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建立完善从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态链。一方面是“奖”,可利用税收倾斜、政府补贴等鼓励方式,大力支持研发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替代品和可降解塑料的产品;利用购物折扣、绿色积分等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袋,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是“罚”,完善违法举报机制,从生产商的原料采购、从销售商的产品采购等入手,顺藤摸瓜,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非法生产和销售的处罚力度。